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十四五期间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第0510号)答复-九游会登陆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7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您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期间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注。您在提案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对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论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关于十四五期间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这与我省教育厅开展的相关工作十分契合,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省已经就相关内容开展以下工作。

  一、紧跟国家步伐,做好我省规划

  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教育面临的外部发展形势总体仍然是好的。尽管2020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如果持续保持发展的势头,中国民生保障的目标也将面临转折性变化,即从过去的基本生活保障向美好生活保障跃升。教育作为满足更高需求的社会服务,无疑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十四五”以及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更长一个时期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国家决策层较早就有了比较准确的研判和系统的战略谋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普及、公平、优质、体系完备等方面初步勾勒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特征;2018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以及随后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从质量、公平、结构、服务能力以及更具体的理念、内容、方法、体系、制度、治理等方面对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新的概括,这也与国际社会“十四五”时期教育服务的发展展望的教育主张高度呼应。我省教育厅正在组织开展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目标指向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均衡、教育服务质量更加改善、教育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二、重视“五育并举”,关注重点领域

  辽宁省高度重视“五育并举”工作,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育人导向,树立课程融合就是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形成“五育”融合的学校落实机制。立足辽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注重知识内在关联和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兼顾社会需求与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首先确保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我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我省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省级教师培训项目中骨干教师培训、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均设置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研修等专项。其次,重视体音美劳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多措并举补充体音美劳教师缺口。在农村“特岗教师”计划招聘中向体音美劳教师倾斜,2019年招聘的教师1/3为体音美劳的教师。同时,利用辽宁高校的资源,把大四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实习工作与补充中小学体音美劳教师的缺口结合起来,实行顶岗实习。实施“一师多校”,通过校际联盟来解决教师的缺口。二是加大体音美劳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安排800多名体音美劳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缩短教师之间的差距,缩小城乡师资配备方面的差距。三是在职称评定方面向体音美劳教师倾斜,特别是2019年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评定过程中,拿出了1/3的名额用于体育、音乐、美术和劳动课老师的评定工作,进一步调动了体音美劳教师从教的热情。四是加强考核督导工作。加强省级统筹,对各市、各县区、各校体音美劳教师配备、课堂质量、教师素质等,加大考核和督导工作力度。

  关注重点领域。2020年4月,辽宁省出台《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方案》,将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作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充分挖掘推进振兴发展生动实践中涌现的英雄模范、蕴含的时代精神,凝聚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我省一直注重开设红色基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效果实现倍增;在重要节日以及入队、入团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组织开展升国旗、入队、入团等仪式,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2021年4月,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全省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内容安排、评价制度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旨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若干措施》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对于劳动教育内容,《若干措施》提出,小学低年级要开展劳动意识启蒙教育,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初中要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普通高中要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强化服务社会意识。

  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评价制度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对学生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破除仅以成绩衡量学生的传统评价手段,积极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级各类校积极组织对改革总体方案进行深入学习,促进思想升级、行动升级、效果升级。在实际行动中,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就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全面记录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将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推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列为中考考试科目,作为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四、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工作长效机制

  我省一直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通过组织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廉洁自律,为人师表,将师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重要内容;二是健全师德建设的评价、考核、监督机制,如建立师德档案,制定考核方案、公布师德监督举报电话、聘请师德监督员、“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等,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专项整治,引导广大教师严守师德底线。受理群众通过民心网投诉的中小学生补课问题7000余件,各级教育部门及纪检监察机关认真查处,通过开除、辞退、降职、通报批评等,共处理1856人次,收缴违规违纪金额135.38万元,向人民群众退还违规收费637.47万元。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8〕35号),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推动全省所有中小学教师要与学校签订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承诺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教师聘任、职务晋升、评选表彰工作中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师德师风进行严厉监管,坚决查处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班有偿讲课、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补课、非“零起点教学”和不按教学进度开展教学等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依法依规查处一起。大力选树师德师风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发展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环境;三是组织开展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典范,发挥积极带动作用等方式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如开展“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对优秀教师立德树人、默默奉献的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

  五、构建制度矩阵,统筹推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后负担工作

  2018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见》,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落实方案。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台了《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见>的通知》;为满足学生课后在校学习和活动需要,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组织省内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着手搭建辽宁省中小学在线学习资源平台;为治理“择校热”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择校问题治理工作的通知》;为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后作业负担,出台了《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等文件。综合施策、标本兼治,2020年,全省中小学“择校热”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作业量超标等问题基本得到纠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学生减负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11月出台的《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各地各校要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要及时解决问题;不能“只刮一阵风”,要将政策贯彻到底;不能“上热下冷”,要把问题解决到基层;不能“单打独斗”,要形成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会议强调,要把落实减负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规范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教育“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发挥省级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部署“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将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五育并举”的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方式,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日常跨学科实践活动,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等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五育并举”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平台建设,推动创建一批教育实验区,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五育并举”的教育宣传,营造全面育人的社会氛围。

  辽宁省教育厅

  2021年5月28日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